徐阿姨是一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已经退休很多年了。电话中,她就告诉我,4年前,她家里拆迁,搬到了青浦城区东面,离锦泽苑不远的一个动迁小区内。
当我走进这个小区的时候,看着小区内整齐干净的路面,老人们三三两两,迈着稳健的脚步,一路谈笑风生,相互拉着家常,时不时传来一阵笑声。我能感觉到,住在这里的居民生活是幸福的。之前就徐阿姨介绍,这个小区在青浦区所有动迁房中算是各方面配套和小区管理都不错的。她说,政府现在是真心为老百姓着想,不像以前的动迁房,房型结构差、每栋楼间距小,很多居民常年晒不到阳光。她住的两室一厅,房间和客厅都是朝南的,采光很好。看得出,她对生活现状很满意,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见到她本人,还是有点小激动。她头发未白,宽厚温润,面对我的问候,脸上带着一点点不好意思的表情,微笑着对我说:“要说什么呢?我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没什么特别的。”
她觉得自己没做什么特别的事,可在小区居民们眼中,她却是个特别的存在——不是家人胜似家人。平日里有什么事都愿意同她聊聊,唠唠家常,联络联络感情。许多居民无论家里坏了水管还是街上路灯碎了,第一时间就想到打电话向她“汇报”。
她所在的居民小组有两位高龄老人陈阿婆和李阿婆,因为子女都不在身边,几乎长期处于独居的状态,徐阿姨便尽最大的努力为她们服务,乐此不彼:每天早上她都会敲她们的家门问候老人是否安好,按时提醒她们吃药,有时也帮忙配配药、买买菜,把她们当亲人一样在照顾。在小区里,徐阿姨还自愿承担义务送报员的工作任务,每个星期准时将《青浦报》送到居民手中。“没办法,我就是这种性格,闲不下来啊”,她朗声笑着。
而在日常巡逻工作之外,她也俨然成了居民心目中的“老娘舅”,很多次邻里间产生了矛盾,居民第一时间就找她倾诉烦心事,而她每次都能对他们进行耐心劝说,最终将矛盾一一化解,干戈变玉帛。
“无论什么事大家都愿意找她,她也总是有求必应的,真的很不容易。”一位小区居民这样说。
“你别看我年纪大,我还挺喜欢运动的,对身体好。以前我经常也会感冒,自从搬进这个小区,平时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去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打打乒乓、跳跳舞,我们这个小区有好多退休的人,大家每天都会去那里聚会,去晚了,还不一定轮到呢”, “我还报了个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对了,跳舞我也是进了老年大学专门学的,现在大家争着要我当舞伴呢”, 说到这里,她自顾自的哈哈大笑起来,我也被她感染了,被她充实快乐的退休生活,被她无私回馈社会的感恩之心深深感染了。
回去的路上,我想,为自己或是家人做些事并不是那么难,可几年如一日地为小区居民做事却着实不那么简单。每个严寒酷暑,她都坚守着这看似平凡的岗位,从不强调自己是个党员,更不谈所谓“奉献”,可是就在这岁月流淌的无声静谧里,她早已经将“党员”二字雕琢得精细而隽永。
有人称赞她们这个群体像是清代诗人袁枚在诗里写到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般积极蓬勃、乐观向上,而在我看来,每一位像她那样的老党员都该当得起这样的美誉——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青浦区第十四期中青班学员 姚真君)